2014/05/05 Tang
一、引言
傳統的長途電話市場,是由固定電話高度壟斷的市場(Bumstein,2005)。但在近10年來,IP電話以異常迅猛的速度發展,給長途電話市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網,2005 )。IP電話作為一種全新的通信產品,是互聯網市場與電信市場之間交互作用的產物,是網絡外部性在通信領域的一種具體體現。由于有互聯網的強大支撐,IP電話一經產生,就表現出強大的競爭能力,在不長的時間里,就把長途電話市場從以固定電話為主的市場,改變成了以IP電話為主的市場(國家信產部,2006 )。IP電話的顯著特征是價格低廉(陳衛華,2005)。這種低廉的價格,正是IP電話迅速取代固定長途電話的主要原因。但是,或許正是由于其價格低廉,IP電話有可能是一種低檔產品,如果真是這樣,未來IP電話的發展可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不過,無論未來將會怎么樣,IP電話已經造成了對長途電話市場的深刻影響。因此,對于IP電話,不管是就其現實的市場效應,還是未來的市場預期,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這種研究將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電信市場的基本特征,并為制訂和調整電信市場的技術創新戰略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參考。
關于IP電話的市場研究,目前只是有一些初步的描述性表述。對于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有關IP電話對傳統長途電話的替代機制及其替代效應大小,引入IP電話的福利效應,IP電話在未來的市場前景等,目前尚缺乏深入的探討,尤其缺乏定量的研究結論。這無疑給我們準確地認識IP電話的市場特征與市場貢獻帶來了障礙,同時也給我們科學地制訂和調整電信市場的技術創新戰略帶來了困惑。為此,本文擬以中國電信市場的經驗數據為依據,就IP電話對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影響問題,作一初步的探討,以供同行參考。本文后續部分的結構如下:第二部分,介紹IP電話的在中國的進入過程;第三部分,描述中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演變;第四部分,分析IP電話對傳統長途電話的替代效應;第五部分,分析IP電話對消費者的福利貢獻;第六部分,分析IP電話的市場前景;第七部分,研究結論。
二、IP電話在中國的進入過程
IP電話的進入和發展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為了了解IP電話的發展過程,我們首先看互聯網的發展情況。20世紀90年代初互聯網開始進入我國,最初的幾年主要局限在少數科研機構和高等學府,且主要用于科學研究,基本沒有進入商業化的運作,因此用戶數量很少,用途單一,發展也很緩慢。直到1998年,全國的互聯網用戶尚不到7O萬戶。但自1998年國家機構調整、組建統一的信息化職能部門以來,中央政府開始大力推進全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并逐漸引入商業化機制,從此,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開始加速。到1999年,全國的互聯網用戶迅速超過300萬戶,比1998年翻了兩番多;2000年,達到900萬戶,比1999年又增長了整整兩倍;2001年在2000年的基礎上再翻兩番,達到3656萬戶;之后的3年繼續高速增長,2004年達到7616萬戶。2005年,由于互聯網由窄帶向寬帶的大規模轉換,互聯網用戶略有減少,為7323萬戶,但帶寬的大幅度增加顯著地提高了網絡流量,互聯網業務反而大幅度地增加了。至2006年,全國的互聯網用戶達到了7838萬戶?;ヂ摼W用戶的高速增長,促進了商業化的網絡通信產品的形成和高速發展,IP電話在眾多網絡通信產品中表現最為突出。由于IP電話是以互聯網為傳輸媒介,傳輸成本低廉且與距離無關,特別適合長距離通信,實踐中的IP電話的確也是用在長途通信上面。由于話費低廉,IP電話進入長途電話市場以后發展很快,1999年全國IP電話的通話時長為1億分鐘(去話,下同),2000年增長到近32億分鐘,2001年再一次爆炸式地增長到202億分鐘,兩年時間增長了200倍以上。隨后的幾年里,IP電話繼續高速增長,其通話時長在2002年達到592億分鐘,2006年達到1489億分鐘。從1999到2006年,IP電話的通話時長總共增長了1488倍,年均增長183.96%(參見圖1)。根據圖1的增長趨勢預期,至少在今后的幾年里,我國IP電話市場仍將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三、中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演變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的長途電話市場一直只有固定電話一種產品。之后,移動電話逐漸興起,并開始進入長途電話市場,但是由于移動電話的長途資費過于昂貴,在整個1990年代,長途通信仍然是以固定電話為主,移動電話所占的長途市場份額并不高。1990年代末,隨著IP電話的出現,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開始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IP電話的低廉價格,對傳統長途電話構成了巨大的競爭。圖2描繪了我國的長途電話市場在2000—2006年之間的結構演變過程。從圖2中可見,2000年,我國的長途電話市場仍然是以固定電話為主的局面,固定電話所占市場份額高達76.3%,其次,移動電話占有20.1%的市場份額,而IP電話僅占有3.6%的市場份額,尚處于相當弱小的階段。但是,僅過了1年,到2001年,IP電話的市場份額便急劇上升到17.7%,移動電話的市場份額也小幅增加至27.3%,從而把固定電話的市場份額大幅度地壓縮到55%,比2000年下降了21個百分點。2002年,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終于被徹底顛覆,IP電話的市場份額繼續大幅度擴張,達到了37.9%,從而取代固定電話,成為了我國長途電話市場中新的老大;相應地,固定電話的市場份額繼續被大幅度地壓縮,只剩下了34.6%,其在市場中的位置退居到了第二位。此后的4年里,IP電話在長途電話市場的龍頭地位被進一步地確立和穩定下來,其市場份額穩定在了45%左右;固定電話的市場份額也逐漸趨于穩定,大致在30%附近窄幅波動;移動電話的市場份額則有小幅下降,并穩定在25%左右。至此,我國的長途電話市場,形成了由IP電話領頭、固定電話為副、移動電話跟隨的三足鼎立局面,市場結構顯著優化。
為了定量地考察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優化情況,我們可以根據圖3中的數據,計算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Herfindah指數及其變化趨勢。計算結果列于表1中。
由表1可見,隨著IP電話的進入和發展,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Herfindah指數經歷了一個顯著的下降過程,2000年的Herfindah指數為0.6237,2002年即下降到0.3390。之后,2003—2006年,隨著IP電話市場份額的繼續提升,市場的Herfindah指數略有上升,但大致穩定在0.35—0.36之間,與2002年的差異很小。Herfindahl指數的顯著下降,說明了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競爭程度顯著提高,進而說明了市場結構得到了顯著的優化。由于IP電話的引入,使得由固定電話主宰長途通信的局面終于被打破、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終于被優化,從而為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效率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IP電話對傳統長途電話的替代效應
從相關產品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看,圖3所反映的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演變過程,實際上就是IP電話對傳統長途電話的替代過程。為了定量地分析IP電話對傳統長途電話的替代效應,我們利用全國31個省市區2002—2004年的Panel數據,采用兩階段固定效應法,估計了傳統長途電話市場的常彈性需求函數,估計結果見表2。表2的第一列給出了影響市場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價格、各種交叉價格、收入、消費者數量、失業率等變量,其中,IP電話對傳統長途電話的需求效應,由.IP電話的交叉價格彈性來反映。表2的第二、三列是以通話時長代表市場需求,分別對固定長途電話市場和移動電話市場的需求函數估計。
從表2第二列固定長途電話市場的需求關系來看,IP電話對固定長途電話的交叉價格彈性為0.201,其顯著性水平達到了1%,表明IP電話是固定長途電話的替代品,即,IP電話價格每下降1%,固定長途電話的需求就會跟著下降0.201%。從表2第三列移動電話市場的需求關系看,IP電話對移動電話的交叉價格彈性為0.068,其顯著性水平達到了5%,表明IP電話同樣也是移動電話的替代品,IP電話的價格每下降1%,移動電話的需求會跟著下降0.068%。但從交叉價格彈性值的相對大小看,IP電話對固定長途電話的替代效應較大,而對移動電話的替代效應要小得多,后者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這說明IP電話主要替代了固定長途電話,這與圖2的描述是一致的。
五、IP電話對消費者的福利貢獻
如前所述,IP電話之所以能夠替代傳統長途電話,主要是因為其低廉的價格。我們知道,新產品—特別是低價格的新產品—進入市場,會給消費者帶來顯著的福利增加。為了計算IP電話對消費者福利的貢獻,我們利用全國31個省市區2OO2—2004年的Panel數據,采用兩階段固定效應法,估計了我國IP電話市場的水平值需求函數,結果見表3。
由水平值需求函數,可以方便地計算消費者的福利變化。根據表3所估計的需求函數,令除IP電話價格P之外的其余自變量均取平均值,可以得到我國IP電話市場的價格需求函數為:
進而推導出IP電話市場的反需求函數為:
由式(2)不難導出,引入IP電話所產生的消費者福利的計算公式,如式(3)所示。
式中,CS表示引人IP電話所產生的消費者福利,P表示IP電話的市場價格,表示Panel數據的橫截面觀測值個數,m為計量單位換算系數。根據式 (3),我們計算了引入IP電話所產生的消費者福利,計算結果見表4。從表4可見,截止2004年,我國長途電話市場通過引入IP電話,累計產生的消費者福利達到了102.12億元(2000年價),其中,一半以上的消費者福利產生于2002年及以前。顯然,從對消費者福利的貢獻看,長途電話市場中引入IP電話獲得了巨大的效率改進,從本質上反映了IP電話的創新價值(Bourreau&Dogan,2001 )。
六、IP電話未來的市場前景
如前所述,價格低廉的IP電話,有可能是一種低檔產品。為了考察這一猜想,我們再次利用全國 31個省市區2002—2004年的Panel數據,采用兩階段固定效應法,估計了我國IP電話市場的常彈性需求函數,估計結果見表5。
從表5估計的結果看,IP電話需求的收入彈性為一0.580822,且在15%的水平上顯著。取值為負的需求收入彈性表明,IP電話確實具有低檔產品的特征。如果其他條件不變,消費者收入水平每增長1%,對IP電話的需求將會降低0.58%。為了考察收入效應對IP電話未來發展的影響,我們以1995—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為基礎,采用指數平滑方法,預測了未來1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發展趨勢。與2004年相比,2009年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期上漲9.49%,2014年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期上漲18.97%。再結合IP電話的需求收入彈性,不難算出,與2004年相比,IP電話的需求在五年以后將會因消費者收入的增長而減少5.51%,十年以后將會比2004年減少11.02%。顯然,按照這樣的減少速度,IP電話距離退出市場的時間尚早。其實,根據表5的估計,可以發現,IP電話的需求具有強烈的時間增長趨勢。在控制了其他變量的影響之后,僅僅因為時間的趨勢,IP電話在2003年的需求比2002年增長了30%,2004年的需求又比2003年增長了40%,并且這種增長是統計上極其顯著的。IP電話市場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時間趨勢,反映了人們的消費時在不斷變化??梢灶A期,IP電話未來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特別是極有可能會與新一代的通信工具(如3G等)結合起來(Yuan,et al,2006),從而有更加寬廣的市場前景。
七、結論
本文以中國電信市場的經驗數據為依據,采用定量分析的手段,就IP電話的進入對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結構的影響問題,進行了一次嘗試性的探討。研究認為,互聯網用戶的高速增長,以及通話資費的相對低廉,促成了IP電話在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爆炸式發展,在1999—2006的七、八年間,我國IP電話的通話時長總共增長了1488倍,年均增長183.96%,并且這種增長勢頭至少在今后的幾年里還將會繼續保持下去。IP電話的進入,顯著地改變了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通過不斷擠壓固定長途電話的市場份額,IP電話在我國長途電話市場中的份額迅速擴張,短短幾年便達到并基本穩定在了45%左右的水平,基本確立了IP電話在我國長途電話市場中的龍頭地位,使得我國長途電話市場的結構成為了由IP電話領頭、固定電話為副、移動電話跟隨的三足鼎立局面,市場結構被顯著優化市場的Hridhefnal指數由0.62以上的高位顯著下降達到了0.35左右??疾靷鹘y長途電話市場的需求關系,顯示了IP電話對傳統長途電話具有顯著的替代效應。IP電話對固定長途電話的交叉價格彈性為0.201,對移動電話的交叉價格彈性為0.068,表明IP電話既是固定長途電話的替代品,又是移動長途電話的替代品,但對固定長途電話的替代效應要更大一些。IP電話作為價格低廉的新產品進入到長途電話市場,給消費者帶來了顯著的福利增加。截止2004年,我國長途電話市場通過引入IP電話,累計產生的消費者福利達到了102.12億元(2000年價),使得長途電話市場因引入IP電話而獲得了巨大的效率改進。
IP電話具有顯著為負的需求收入彈性,表明IP電話確實具有低檔產品的特征。但是由于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的增長速度較慢,在未來5—10年內,收入增加對IP電話的影響似乎并不大。相反,人們消費時尚的不斷變化,以及新一代通信工具的IP化趨勢,為IP電話的未來展現了一個更加寬廣的市場前景。
40088 411661033743080@qq.com
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九祥嶺工業區10棟3樓